太好的文章,怕丢了,就先转过来了...
此文献给所有 还没有去爱、正在爱、已经爱过、的中国留学生。
昨晚出去见了NICK,在北京后海的一个小咖啡馆。 灯光昏暗还是一眼就找到了他,穿一身纯白的T恤、牛仔裤、斯文的黑框眼镜,如此干净的大男孩,很热情的招呼我过去坐下。
上一次见面已经是4年前了……
那时候我在英国的剑桥大学读MBA,NICK是为数不多的一位中国学长,北方人,但是却有着南方孩子的羞涩。 记得第一次聚会的时候,热情的LISA把这个大男孩吓的羞红了脸,因为她给了他一个火辣的KISS,LISA是高中时候到的英国,性格外向的她在开放的欧洲变的更加奔放,NICK在熟悉了LISA之后才松了口气,原来,她就是一个没大脑的孩子,只是思想被感染的过于西方化,对于初到剑桥的NICK来说,着实不能接受。
LISA指着一边的我介绍给NICK:“萌萌,上海来的,年龄最小,历史最悠久,已经在英国呆了13年了。” NICK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然后表情立刻从惊讶变成了惊恐,我想,那时候他一定在想:我会不会有什么更加惊人的举动?呵呵。 我只是微笑着对他说了声Hi~,他的表情立刻又从惊恐变回了惊讶。
和大多数的中国朋友都是这样认识的。 在遥远的异国,几个中国朋友聚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了,多数时候我只是聆听,因为没有那样的经历,很是羡慕。 NICK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比较内向,又很成熟的大哥哥,在学业和事业方面也很出色,他毕业那年被英国一家很有名的银行录用了。但是三个月后,当我正在准备申请DR.的学校去美国时,接到他的电话,他说:“萌萌,我要回国了,中国……”。 很多人都很不解。他的工作是许多中国人乃至英国人梦寐以求的。可是他却放弃了,他说他要回国,然后创业。带着我们这一群漂流在外的人的祝福,他走了……在那个冬天,他回到了中国。 之后我们就很少联系了,有时候也会有他的消息,听说在国内做的不错,我们都替他高兴。 这次见面时前几天他听说我回来了,找到我的联系方式,然后才知道他也来了北京,于是我们坐在了这里。NICK比以前胖了,但是更加成熟了,也更有魅力了。他说我还是老样子,但也成熟了不少。 谈话一直很轻松的进行着,他给我讲了很多他回来之后的事情,然后问我有怎样的打算?我说我累了,想先在家休整半年、去旅游,他说是好事,是该放松一下了。 我微笑。
一阵沉默之后。NICK问我。Leo怎么没和我一起回来?我说他还在德国...读DR.。 NICK又问:“什么时候回来啊?对了,你们什么时候结婚?”
我开始变得不安,尽力让自己平静了一下,说:“我们已经分手了,他可能不会回来了吧,不太清楚”。
NICK喝了一口咖啡…… 然后深深的叹了口气,说:“唉,没想到,你们也有这一天,还以为你们能走到头呢……呵呵,没事,缘分尽了吧,别难过了”。 我摇了摇头,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我的眼泪出卖了我。 NICK给我递纸巾,然后他也跟着我一起沉默。 我知道。我让他想起了过去。
NICK在出国之前就有一个相恋5年的女朋友,从高中一直到大学毕业,他们的爱情很美好,彼此都是初恋、也很单纯、却又如此深刻的感情。 她说他会等他,他要她等他,等他拿到MBA的文凭就回国,然后永远都不分开。
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NICK在剑桥的时候,他们饱受相思之苦,最开始,每天都会有电话、MSN...... 后来开始忙了。就变成一周,半个月。 渐渐的,女孩没有了安全感,也开始质疑他们的感情。
NICK很无奈,但是他无法改变。 他只能无力的对着电话那头哭泣的女友说:“等我,我会回来的”。
长距离的恋爱就像是一场赌博,时间长了,他们的矛盾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天…… NICK在挂断电话后转过身对我和Leo说:“我们分手了,我放弃了,我受不了了,让我们都解脱吧……她也累了,身边也有个对她好的男孩,让他照顾她吧,她会比现在幸福的”。
记得那天,在我心里一直是最坚强和成熟的NICK在二十多个中国朋友面前掉下了眼泪。
我能体会到......那种疼痛,有多么深刻。 醉酒后的NICK不醒人事,只是一直默念着一句话:“对不起,我爱你……”
他们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不是不爱了,是不能再爱了……
NICK点燃一支烟。 对我说:“萌萌,你知道吗,前些天我遇见一个女孩,她让我重新看见了希望。本来以为我终于可以靠岸了,但一切都只是我所想,可能一开始就是我的错吧,我对不起她,她是个好女孩。我无意间看见了她的照片,太像了,和我初恋女友。当时我的心就动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有了心动的感觉,于是我开始追求她,但是我们始终没有见面,只是靠短信和电话联系,她给我的感觉很好,我们聊天的时候觉得很合适,我开始充满期待,期待这场爱情的到来,可是我们见面之后,我才发现她不是我想要的,只是一张照片,让我有了幻想,可回到现实,才让我看清楚这一切。所以我逃离了,但是我对她的伤害,可能是我永远不能弥补的了。” NICK抽了口烟,说:“就让她觉得我是个坏人吧,我承认我对不起她。可我真的还没有走出来,5年了,萌萌,她已经结婚了,听说就快要做妈妈了,她过的很好,我也应该替她高兴,可是我还是爱她,我忘不了……”
我抬头看NICK。 眼前这个男人,应该算是个王老五了吧,才刚刚二十岁出头,出自国际名牌大学,年轻有为,才华卓越,有名车、有豪宅、一个从零开始的跨国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身边也不缺美女。 但是在他想起曾经相恋7年的女友时,还是会肆无忌惮的哭泣。
这,就是爱吗? 和NICK分开之后我一个人走路回家一路上想了很多,也想起了Leo回家之后开始去各个论坛灌水
看见一篇帖子,名字是《留学路上,我们失去了什么》 点进去一看。结果百分之80的留学生选择的是曾经爱过的人。
笑,或许吧。
留学路上:
我们失去了父母的呵护,无法享受同龄人那种被父母疼爱的感觉; 我们失去了往日的友情,虽说真正的友情不会随着时间和距离而改变; 但是长时间的分别,使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化,彼此接触的事物不同了,谈论的话题开始变化,渐渐我们发现曾经的默契也少了。 但友情之所以区别于爱情就在于我们潜意识没有把它看的那么重。 可能我们都会说,我们不是重色轻友的人,友情远比爱情重要。
可是,那也只是在你失去爱情的时候才发现友情的价值。 在你和恋人热恋的时候,其实你已经疏远了你的朋友,但这是人之长情,大家都可以理解。毕竟陪伴我们一生的那个人不是朋友,再好的朋友,也是别人,不是自己。 所谓, 君子之交淡如水; 患难见真情; 朋友只能做到不离不弃,却无法相伴一生。
让我们最痛的痛是失去了曾经最爱的人。 留学路上,听见最多的就是:“我们分手了,因为太遥远”。 也许没有在国外你们,都会觉得那只是不爱的借口,只是分手时的一个理由。
其实,真的不是。 虽然我的感触不是很深,因为我一直在国外,但是Leo让我看见了留学生复杂而无奈的心理。记得Leo刚到英国的时候,虽然我们在一起他很开心,但是,我也经常看见他眼里的一丝忧郁和想念。他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QQ、MSN、BLOG、同学录、论坛、一一回复,他看见以前的同学和朋友的境况总是会发出很多感慨,也经常在夜晚带我去屋顶吹风,抱着我……对我说:“萌,我好想念他们”。
我能理解他的感受,一个人在国外很辛苦,很想家,想以前的朋友。
Leo常对我说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自己怎么撑下去,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能想象他内心的孤独,还有寂寞。
是的,身在异国,最大的障碍就是那种孤独感,和想念的折磨。 即使是再象钢铁一样的男人也抵不过寂寞的侵蚀、巨人,也有流泪的时候……
所以,如果你爱的人在国外留学。如果有天他放手了,记得请你理解他,他可能比你更痛。 他所要背负的太多,父母的期望,对未来的担当,还有他惦记着的你。 要知道他去留学,或许并不只是为了自己,在他心里,曾经想的更多的是你们的未来。
只是我们都不知道这一路上到底会发生什么,当寂寞和孤独折磨他到无法自拔的时候,他可能就退缩了,他放手了,让自己解脱,也让你有更好的归宿。 可能你会责怪,责怪他的自私,责怪他的爱没有责任感。是的,对于他的退缩你可以说成是背叛,不可否的是他伤害了呢,也亲手毁掉了你们曾经美好的爱情。 但是, 如果你真的爱他,就请你原谅他……
要知道在你们分手以后,你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倾诉、可以在家感受亲情的温暖、过不了多久,你就能缓过来,你还会重新看见希望,你会对自己说,至少你还有朋友,家人......
可是那个曾经你深爱他,他也深爱你的人呢?你们分手之后,他也痛苦、也难过、你看不见他的眼泪、看不见他心碎的样子、他没有人安慰,因为最好的朋友不在身边。不可以打电话告诉父母,因为怕他们为自己担心。 等待他们的不仅仅是更加深刻的孤独和寂寞。 还有那份对你的、深深的歉疚、他想你、想给你打电话、想念你的声音、你的微笑、但他已不能…… 他知道自己伤害了你,在你面前,他是个罪人,他对不起你,一切都晚了,他再也给不了你任何。
所以,他只能在漫漫长夜,对着那片朝着你的方向,轻轻的说一声,对不起,我爱你;对不起,我爱你;对不起,我爱你…… 说到这,突然想到,是不是所有在国外的人分手以后都像NICK那样,没有再接受什么人,始终单身?我想不是。 也有人重新开始,在异国遇见一个心仪的人,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比如:Ira和AMY。
Ira是Leo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和Leo一起来到英国,一个性格很好的男孩子,之前在大学也有一个女朋友,感情不错,但是在半年之后,女孩提出了分手,原因还是那两个字,距离。 Ira开始也很痛苦,在大家的开导和安慰下开始好转,Ira本身就是一个性格开朗的男孩子,很招女生喜欢,不久,AMY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就走进了他的生活。一路上我们看着他们从相识,到相爱,热恋中的他们也是很幸福很登对的一对情侣,属于欢喜冤家类型的,经常会为小事拌嘴,但是时间长了,感情也变得越来越牢固。 记得我和Leo,Ira,AMY曾一起去了法国,如此浪漫的旅行,我想那都是我们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去年Ira毕业,决定回上海,AMY继续在剑桥上学。 我和Leo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对平时看上去很孩子气,很感情用事的一对,却做出了另所有人吃惊的决定,Ira的送别聚餐上,他牵着AMY的手对我们大伙儿说:“我走了,AMY就交给你们照顾了,明天是我离开剑桥的日子,也是我们分手的时候。大家不用为我们惋惜,这是我们共同决定的,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爱过了,我们不后悔”。
那一晚上,我看见Ira牵着AMY的手,始终没有放开过…… 第二天大家一起去机场,我本以为AMY不会去的,如果是我,我一定受不了这样的场面,看着自己心爱的人飞走,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见面了。 可是AMY准点出现在候机厅,还是像往常一样蹦蹦跳跳的在Ira身边,一路上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包括Ira,我能看见他的不舍,也能看出他每当看AMY的那种眼神,都充满了爱意。只有AMY一只在活跃大家的气氛,好像只有她不难过。 直到Ira过了关口,最后一次转身对我们告别。他朝我们挥手,还大声的说:“Leo,我在上海等你!最后将目光定格在AMY身上,我看见他用唇语对她说,I love you……”
AMY始终微笑,微笑着与她深爱的男子告别…… 我们看见Ira走进去,直到他消失不见,我上前去拉AMY的手,示意她我们该走了。 只见AMY转过身,早已泪流满面,她指着心口对我说:“萌萌,你看,这里都空了……”
这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心碎了。 原来这个傻丫头一直在伪装自己,她只是想微笑着送那个人离开,她想让他们的爱情完满。在我们眼里一直是个孩子的AMY,也因为这一场爱情而长大,成熟。
后来AMY在BLOG上写了一篇冗长的文字,名字叫做《昙花一现》 我知道,她在讲述那段故事。
或许在遥远的异国,和一个人相爱,然后离开。这样的爱情真的就如昙花一现般令人惋惜,再怎么美好,也只能是曾经。 但,这样的爱情。才是爱情本身的美好。不是吗?
所以,如果身在异国的你,遇见一个和自己相爱的人,不要害怕那结果的残酷,要勇敢的去爱,永远都不要欺骗自己的心,爱过了就不后悔,因为曾经你努力过,至少在回忆此生的时候,你不会后悔,不会后悔当初没有勇敢一点。 我们,都应该要对的起自己的心。
记得NICK和女友分手的时候,我不解的问Leo:“为什么明明相爱的两个人也会分手,为什么NICK会放手呢? ” Leo说他也不知道:“但是,NICK一定也有他的难处,有时候,女人永远不会懂得男人所想,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一个女人,那么他只会希望她幸福,即使那幸福不是自己给的……”
我抬头认真的对Leo说:“那你会和NICK一样吗?会放弃我们的爱情吗?” Leo摸了摸我的头,对我说,我们不会分开的,我们永远在一起。
Ira走了以后,有天我突然问起Leo:“你说,如果有天我们也要分开,我们会像Ira和AMY那么洒脱吗?” Leo放下手中的书,认真的看着我,对我说:“不会,因为我知道,你的幸福,只与我有关”。
我们相恋4年。 在他本科即将毕业的那一年,那时候他在上海、我在英国。 半年以后他来到我身边,3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游走在欧洲各国,很多地方都是我们爱情的见证。 一路上我们相互安慰、相互陪伴、相互尊重、相互疼爱、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却也刻骨铭心。
去年冬天,我DR.提前毕业,他也即将读完硕士,顺利的继续读博。 夏天的时候我们搬去德国,我开始陪读,一心想着等他读完DR.我们就可以一起回上海,然后一生一世。 但是由于家人的一再催促,出于不想伤害父母的一片好心。
我在今年2月提前回国了,在北京,家人希望我尽快适应国内的生活,然后开始工作。 离开之后,我体会到了相思之苦,也开始后悔这个决定,我终于理解当我告诉Leo说我要回来的时候,他那绝望的眼神,开始我以为他只是不舍,只是害怕孤独和寂寞,觉得他太孩子气,没想到,是我自己想的太简单了,其实那个时候Leo已经看见了我们现在的结果。 所以,他是那么的绝望,而我,却无动于衷。 4月末,我们分手了。
没有过多的言语,我们都不说,但是,我们都明白。我们经历过什么,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爱情结束的时候Leo对我说:“萌,忘了我吧……”
那一刻我懂,其实他是在对我说,他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于是我什么都没有说,安静的挂断了电话。 因为我明白了,我们之间的遥远,将会是永远。
三段恋情:不同的开始、不同的经历、不一样的感受,却都因为距离而告终。
我想,每一个留学生的爱情都是坎坷的,因为我们的经历,注定了我们会比别人要承受更多…… 但也只有走过这一段无处安放的青春之后, 我们才能真的长大,成熟。
我们留学,我们失去了很多,在失去之后, 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获, 唯有收获能证明我们失去的价值。 失去是为了拥有更多,今天,你拥有的一切有多大的价值, 曾经,你失去的对你来说就有多重要。 如果你说,你为此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那么明天,你将拥有比此更大的获得。
所以,那些还在留学路上的孩子们:“加油!!!坚定的走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整个世界都是你的……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整个世界都是你的……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整个世界都是你的……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 在此,祝福我在国外的朋友,希望你们一切安好。 还有那些熟悉的、陌生的、在留学路上奋斗的人:希望你们一切安好。
最后。祝愿我曾经的恋人:“Leo,祝你幸福……”
Wednesday, 27 January 2010
Thursday, 21 January 2010
2012
跟近期大地震发生有关 在1982年发现的NIBIRU星球 会使地球磁场紊乱 2009-04-08 11:48 (分类:地外文明)
NIBIRU星球:在1982年发现的威胁地球NIBIRU星球 会使地球磁场紊乱 跟近期大地震发生有关 关于谜之行星NIBIRU,最早被发现于遥远的古代文献记载。虽然是流传,但科学界对它的发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将之称为“第十大行星”或者 “NIBIRU(Plant X)”。然而,严格来说它不是一颗太阳系轨道中的行星,想要观测到它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说它是“谜之行星”,除了它自身的神秘外,NASA和媒体界都对此消息十分保守的样子。在网络上发现一篇有意思的关于NIBIRU的日文资料,我将之翻译过来,权当分享。公转周期3600年的NIBIRU将在2012年末回到太阳系 在日本,这也许是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谜之行星Plant X(NIBIRU),我从母亲工作的地方获得了很多原始资料。 据说,迎接地球、人类的净化和文明切替的,这个导火索可能就是行星NIBIRU。 2012年的12月下旬,这颗行星将再次接近地球,可能给地球带来无法估计的影响。 关于NIBIRU: 1.太阳系第10颗行星。(含太阳和月亮在内是第12号星体) 2.围绕太阳3600年一个公转周期的超椭圆形轨道。 3.体积和木星可以匹敌。 4.拥有5颗卫星。 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 1.磁极偏移。 2.大地震与地壳变动 3.巨大海啸(100米~150米) 4.异常气象(电影《后天》中的情节将成为现实) 5.火山喷发 对于这种不太可能的事大家一般都会一笑了之吧。然而,我感觉母亲还有必要对这个事情做更深入的调查。这也许会成为2012年次元上升的一个真相。 在近年,有很多推測關於X行星(或第12顆行星) 的作品,這也被稱為Nibiru行星。 大多數Zecharia Sitchin的書中被稱為第12 顆行星。 Sitchin像Velikovsky(維利科夫斯基) 和Darwin(達爾文)一樣,使用他們的各自的理論支援他的關點。一個問題出現︰ Nibiru是真實的嗎? 古早的人們傳說的一顆行星,蘇美人叫它Nibiru 巴比倫人叫它Marduk。古代Mesopotamians相信Nibiru是在我們的太陽系裡的第12 顆行星,它是" 天堂" 他們的神存在並且每3600年回來這裡。 Nibiru行星(Ne.Bi.Ru) 被很多名字同義, 例如︰第十二行星,X,天國,Marduk,天堂, 天堂的王國 等等 。雖然Nibiru已經被叫為第12 顆行星,但是實際上這不是我們的太陽系的行星。實際上,這是來自另一個太陽系的一顆行星,它的太陽已經熄滅。Nibiru 目前無法從地球未看見,但是Nibiru來自的太陽系是可由地球的天空裡見。 Nibiru的軌道給住在其上的居民Anunnaki,他們能觀察並且調查很多其他行星的優勢。 Nibirians (Nibiru居民),經常被稱為Anunnaki,Nephilim,Elohim(為神複數) ,以及Mardukians。在舊約全書中被叫Anakim 。 有些人相信Nibiru的Anunnaki不久將回到地球。 他們相信那顆行星X將以它3,600 年週期軌道經過地球周遭。那些信仰者害怕Nibiru可能帶來結束。 他們懼怕這將引起氣候狀況,疾病,流星火風暴,地震,潮汐波,特大洪水,食品短缺,火山爆發等等。他們恐怕將導致巨大災難性生活的損失。 NASA在1982年發現了這個星球. 在1983年,NASA發射了IRAS(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 衛星, 這在華府郵報的JPL IRAS科學家的訪談中被揭露. Nibiru又稱為Planet X.Niburu是一個黑暗星(Dark Star) 的七個副星之一. 也稱為Homeworld, 它非常像地球. 這裡Annunaki"Giants與舊神"仍然存在. 它造成亞特蘭提斯與Noah's 洪水. Nibiru曾被稱為地球上的Winged(或Horned)Disc. 我們的2007年12月 = Mayan曆的2012年12月 從現在的2007~2012年間,Nibiru會靠近地球, 它的磁場會停止地球的自轉幾日或一週. 更糟的是90%的人口也許會死亡. 會造成巨大的海嘯, 將掀一到三哩高的海嘯. NASA目前以南極的新S.P.T天文望遠鏡在觀察Niburu. 到了2009年5月15日, 它就可以被南半球的人類以肉眼看見. 到2011年五月, 所有人都可以肉眼看見.2012年12月21日,Nibiru會經過Ecliptic plane. 像太陽一樣的亮紅色,大約有月亮一樣大小. 地震與海嘯等惡劣氣候將更糟糕. 然而最糟的情況在2013年2月14日, 當地球移動到太陽與Nibiru之間. 極軸會轉移. 全球的風暴地震與海嘯將達到最糟的惡化情況. 到了2014年7月1日,Nibiru就不再影響地球了. 奇怪的是,如此巨大的行星将可能会进入太阳系,却没有此消息相关的新闻报道。是何原因呢? 1.有意图隐藏情报。(译者注※) 2.防止世界混乱。 3.人类没有可能挽救。(这一说法占10%~20%) ※起初发现土星的时候,发现它的轨道“不正常”,似乎是受到某种力量的牵引,所以预测土星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在海王星与天王星都相继被发现过后,天文学家们都在这两颗星球上发现类似的情况,认为那颗假想的planetX还是未被找到。最后冥王星被发现了,这颗遥远的又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小星球都被一部份人认为这个就是planetX,那颗对其他临近星球有某种引力的神秘星球。可是这颗冥王星体积太小了,不足以拥有那种力量去影响其它星球。从那时候开始,planetX在天文界里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直到1982年,一颗神秘天体被发现了。为了确定其属性,NASA于1983年发射了IRAS卫星上空并于猎户星座的方向找到了这颗当时估计拥有木星那么大的天体。当时,NASA有对外界发布相关的发现,可是没多久之后,NASA又向外界发送消息澄清之前的发现只不过是一个错误的发现。
Nibiru (Planet X, or the 12th Planet)首见於6000年前苏美人的记载,太阳在中,其他行星在其四周,奇怪的是行星不是9个而是10个。苏美人称这第10个行星叫做 nibiru,是他们的母星,其轨道交错在9个行星的上,公转一次需时3600年。马雅预言中的『太阳记』其周期为5000-3000年,和nibiru的公转时接近。 Nibiru的来临,将会正式开启「星门」(STARGATE)。 贯穿过去、现 在、未来和所有空间。他们给所有潜在敌手宣告地球及其太阳系正清楚经历转变, 不是任何生命或生命物质或者非物质能阻止。 Zetas (齐塔人),为灰人与地球人混血出的物种 。灰人为昂宿星人培育,并不具备提升DNA。 因此灰人寻求地球人DNA以延续生命。 Zetas预测Nibiru进入内太阳系的时间是2012年。 Zetas: 地球将要经历的如南西所见的景象的巨变;这些巨变是由一颗定期造访的巨大行星所引起,星球间的漩涡造成地极偏移;干预是不可能;它的时间表是可预测的;地球过去发生的巨变的证明;配备适当的望远设备,这是个可以看见的行星;这颗巨大的行星已经用一些先兆宣告它的来临,例如绿色流星以及 太空垃圾;政府正在压抑传闻以及隐瞒在掩饰大灾难后面的事实; 一些徵兆像越来越频繁的地层深处的地震开始出现
NASA目前以南极的新S.P.T天文望远镜在观察Niburu. 到了2009年5月15日, 它就可以被南半球的人类以肉眼看见. 到2011年五月, 所有人都可以肉眼看见.2012年12月21日,Nibiru会经过Ecliptic plane. 像太阳一样的亮红色,大约有月亮一样大小. 地震与海啸等恶劣气候将更糟糕. 然而最糟的情况在2013年2月14日, 当地球移动到太阳与Nibiru之间. 极轴会转移. 全球的风暴地震与海啸将达到最糟的恶化情况. 到了2014年7月1日,Nibiru就不再影响地球了. 从NASA, DOD, SETI和CIA猜测这星球上2/3的人口都将因此灭亡. 其它幸存的2/3则将在六个月内应为饥饿与风尘而死. 大部份USA的秘密组织与梵蒂冈等都有充份的预期与准备. 但大部份的群众却没有办法为他她们的生存机会做准备.
NIBIRU星球:在1982年发现的威胁地球NIBIRU星球 会使地球磁场紊乱 跟近期大地震发生有关 关于谜之行星NIBIRU,最早被发现于遥远的古代文献记载。虽然是流传,但科学界对它的发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将之称为“第十大行星”或者 “NIBIRU(Plant X)”。然而,严格来说它不是一颗太阳系轨道中的行星,想要观测到它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说它是“谜之行星”,除了它自身的神秘外,NASA和媒体界都对此消息十分保守的样子。在网络上发现一篇有意思的关于NIBIRU的日文资料,我将之翻译过来,权当分享。公转周期3600年的NIBIRU将在2012年末回到太阳系 在日本,这也许是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谜之行星Plant X(NIBIRU),我从母亲工作的地方获得了很多原始资料。 据说,迎接地球、人类的净化和文明切替的,这个导火索可能就是行星NIBIRU。 2012年的12月下旬,这颗行星将再次接近地球,可能给地球带来无法估计的影响。 关于NIBIRU: 1.太阳系第10颗行星。(含太阳和月亮在内是第12号星体) 2.围绕太阳3600年一个公转周期的超椭圆形轨道。 3.体积和木星可以匹敌。 4.拥有5颗卫星。 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 1.磁极偏移。 2.大地震与地壳变动 3.巨大海啸(100米~150米) 4.异常气象(电影《后天》中的情节将成为现实) 5.火山喷发 对于这种不太可能的事大家一般都会一笑了之吧。然而,我感觉母亲还有必要对这个事情做更深入的调查。这也许会成为2012年次元上升的一个真相。 在近年,有很多推測關於X行星(或第12顆行星) 的作品,這也被稱為Nibiru行星。 大多數Zecharia Sitchin的書中被稱為第12 顆行星。 Sitchin像Velikovsky(維利科夫斯基) 和Darwin(達爾文)一樣,使用他們的各自的理論支援他的關點。一個問題出現︰ Nibiru是真實的嗎? 古早的人們傳說的一顆行星,蘇美人叫它Nibiru 巴比倫人叫它Marduk。古代Mesopotamians相信Nibiru是在我們的太陽系裡的第12 顆行星,它是" 天堂" 他們的神存在並且每3600年回來這裡。 Nibiru行星(Ne.Bi.Ru) 被很多名字同義, 例如︰第十二行星,X,天國,Marduk,天堂, 天堂的王國 等等 。雖然Nibiru已經被叫為第12 顆行星,但是實際上這不是我們的太陽系的行星。實際上,這是來自另一個太陽系的一顆行星,它的太陽已經熄滅。Nibiru 目前無法從地球未看見,但是Nibiru來自的太陽系是可由地球的天空裡見。 Nibiru的軌道給住在其上的居民Anunnaki,他們能觀察並且調查很多其他行星的優勢。 Nibirians (Nibiru居民),經常被稱為Anunnaki,Nephilim,Elohim(為神複數) ,以及Mardukians。在舊約全書中被叫Anakim 。 有些人相信Nibiru的Anunnaki不久將回到地球。 他們相信那顆行星X將以它3,600 年週期軌道經過地球周遭。那些信仰者害怕Nibiru可能帶來結束。 他們懼怕這將引起氣候狀況,疾病,流星火風暴,地震,潮汐波,特大洪水,食品短缺,火山爆發等等。他們恐怕將導致巨大災難性生活的損失。 NASA在1982年發現了這個星球. 在1983年,NASA發射了IRAS(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 衛星, 這在華府郵報的JPL IRAS科學家的訪談中被揭露. Nibiru又稱為Planet X.Niburu是一個黑暗星(Dark Star) 的七個副星之一. 也稱為Homeworld, 它非常像地球. 這裡Annunaki"Giants與舊神"仍然存在. 它造成亞特蘭提斯與Noah's 洪水. Nibiru曾被稱為地球上的Winged(或Horned)Disc. 我們的2007年12月 = Mayan曆的2012年12月 從現在的2007~2012年間,Nibiru會靠近地球, 它的磁場會停止地球的自轉幾日或一週. 更糟的是90%的人口也許會死亡. 會造成巨大的海嘯, 將掀一到三哩高的海嘯. NASA目前以南極的新S.P.T天文望遠鏡在觀察Niburu. 到了2009年5月15日, 它就可以被南半球的人類以肉眼看見. 到2011年五月, 所有人都可以肉眼看見.2012年12月21日,Nibiru會經過Ecliptic plane. 像太陽一樣的亮紅色,大約有月亮一樣大小. 地震與海嘯等惡劣氣候將更糟糕. 然而最糟的情況在2013年2月14日, 當地球移動到太陽與Nibiru之間. 極軸會轉移. 全球的風暴地震與海嘯將達到最糟的惡化情況. 到了2014年7月1日,Nibiru就不再影響地球了. 奇怪的是,如此巨大的行星将可能会进入太阳系,却没有此消息相关的新闻报道。是何原因呢? 1.有意图隐藏情报。(译者注※) 2.防止世界混乱。 3.人类没有可能挽救。(这一说法占10%~20%) ※起初发现土星的时候,发现它的轨道“不正常”,似乎是受到某种力量的牵引,所以预测土星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在海王星与天王星都相继被发现过后,天文学家们都在这两颗星球上发现类似的情况,认为那颗假想的planetX还是未被找到。最后冥王星被发现了,这颗遥远的又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小星球都被一部份人认为这个就是planetX,那颗对其他临近星球有某种引力的神秘星球。可是这颗冥王星体积太小了,不足以拥有那种力量去影响其它星球。从那时候开始,planetX在天文界里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直到1982年,一颗神秘天体被发现了。为了确定其属性,NASA于1983年发射了IRAS卫星上空并于猎户星座的方向找到了这颗当时估计拥有木星那么大的天体。当时,NASA有对外界发布相关的发现,可是没多久之后,NASA又向外界发送消息澄清之前的发现只不过是一个错误的发现。
Nibiru (Planet X, or the 12th Planet)首见於6000年前苏美人的记载,太阳在中,其他行星在其四周,奇怪的是行星不是9个而是10个。苏美人称这第10个行星叫做 nibiru,是他们的母星,其轨道交错在9个行星的上,公转一次需时3600年。马雅预言中的『太阳记』其周期为5000-3000年,和nibiru的公转时接近。 Nibiru的来临,将会正式开启「星门」(STARGATE)。 贯穿过去、现 在、未来和所有空间。他们给所有潜在敌手宣告地球及其太阳系正清楚经历转变, 不是任何生命或生命物质或者非物质能阻止。 Zetas (齐塔人),为灰人与地球人混血出的物种 。灰人为昂宿星人培育,并不具备提升DNA。 因此灰人寻求地球人DNA以延续生命。 Zetas预测Nibiru进入内太阳系的时间是2012年。 Zetas: 地球将要经历的如南西所见的景象的巨变;这些巨变是由一颗定期造访的巨大行星所引起,星球间的漩涡造成地极偏移;干预是不可能;它的时间表是可预测的;地球过去发生的巨变的证明;配备适当的望远设备,这是个可以看见的行星;这颗巨大的行星已经用一些先兆宣告它的来临,例如绿色流星以及 太空垃圾;政府正在压抑传闻以及隐瞒在掩饰大灾难后面的事实; 一些徵兆像越来越频繁的地层深处的地震开始出现
NASA目前以南极的新S.P.T天文望远镜在观察Niburu. 到了2009年5月15日, 它就可以被南半球的人类以肉眼看见. 到2011年五月, 所有人都可以肉眼看见.2012年12月21日,Nibiru会经过Ecliptic plane. 像太阳一样的亮红色,大约有月亮一样大小. 地震与海啸等恶劣气候将更糟糕. 然而最糟的情况在2013年2月14日, 当地球移动到太阳与Nibiru之间. 极轴会转移. 全球的风暴地震与海啸将达到最糟的恶化情况. 到了2014年7月1日,Nibiru就不再影响地球了. 从NASA, DOD, SETI和CIA猜测这星球上2/3的人口都将因此灭亡. 其它幸存的2/3则将在六个月内应为饥饿与风尘而死. 大部份USA的秘密组织与梵蒂冈等都有充份的预期与准备. 但大部份的群众却没有办法为他她们的生存机会做准备.
How to talk with others (zhuan)
虽然我已经工作两年了,并且在工作中一直都很上进,可是这篇文章对我现在依然很受用,希望大家用心阅读,或许对你有帮助.。
....切记,,,,会说话,减少奋斗30年 第一:不要认为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域内是可以原谅的。 每 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是很自我的,不愿意被打扰,不愿意被push,不愿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谈,不愿意被人指责,不愿意按照规定的时限做事, 不愿意主动的去关心别人,不愿意去思考别人还有什么没有想到。这在学生时代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有时候这样的同学还跟“冷酷”“个性”这些字眼沾边,算作是褒义。然而相反,在工作之后,你要极力改变这一现状。否则,你会很快变成鸡尾酒会上唯一没有人理睬的对象,或是很快因为压力而内分泌失调。但是,如果你能 很快打破之前学生期所处的舒适区域,比别人更快的处理好业务、人际、舆论之间的关系,那就能很快的脱颖而出。 在会议上,一个停留在心灵舒适区域的人会消极的听取领导的话语,消极的待命,很死的完成上级交给的事情,但从来不关心此事以外的任何事情,更不会想到多做一步,让接下来的别人的工作更加容易上手。而敢于打破这个舒适区域的人,敢于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不理解,并在得到上级认可和指点之后把手头的工作尽快的完成,并随时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调整。(注意:永远不要等待别人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是典型的前者) 在工作上,当前者遇到一名新的同事,他会装作没有看见,继续自己的工作。殊不知新来的同事不久就变成了自己的上司。而后者则大方客气的自我介绍,并了解对方和自己的关系。 在聚会上,前者总是等待别人发言,并喜欢私下里评论对方的言语;如果这个桌子上没有人发言,那直到用餐结束,也没有人认识你。而后者是勇敢的和一同吃饭的开始介绍和闲谈,这看起来很困难,有时候会有失面子,但往往你会发现,对方是多么希望能和你说几句话。 以上只是很小的几个例子,但是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在走出校园的同时就要在工作上把校园中的“随意性”从身边赶走,尽早的冲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开始做好和这个社会交流的准备。 开始工作之后的十个不要----(二) 第二:不要把“好像”;“有人会……”;“大概”;“晚些时候”;“或者”;“说不定”之类放在嘴边。尤其是和上级谈论工作的时候。 我十分痛恨听到的一句话是:“我晚些时候会把这个文件发给所有的人”;因为这往往预示着我必须时刻提醒他不要忘记。同样,以下这些言辞也会让人觉得厌恶至极: “到时候有人会把那些东西都准备好” “大概是明天” “明天或者后天客户会过来拜访” “好像他说……” 一 般是人都会这样说话的,因为这样第一给自己留下了广阔的余地,第二也不会给别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好像什么事情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似的。说实话大学里面再用功的人都有一半是混的。一个人要么是在课堂上是混的,要么下课之后是混的。两个都没有带有混的色彩的人,要么是超级牛人,要么是神经病。所以,就因为人人都在混的,所以校园是一个浪漫的地方,校园也容易让人单纯。所以学生社团的工作往往是效率很低的,我现在回想起学校里做的工作,当时还觉得挺卖力的,但工作了之后才开始感觉到什么是效率。当你进入了用金钱计算时间的地方之后,你要尽可能的避免在学校里养成的这种习惯。如果上级问你什么时候能实施你给他的承诺,而你回答“今晚或者明天早上”这样的答案对于他来说完全等同于你没有回答,并且还给他留下了一个坏印象。(当然,这样的回答往往在学校社团,学生会工作中是常见的)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只小老鼠刚刚出世不久,老鼠妈妈问小老鼠:你现在能看见了吗? 小老鼠说:能。老鼠妈妈说:那你能看到那块红薯吗?小老鼠说:是的。老鼠妈妈说:那是一块石头,这说明你不但还看不见东西,你连嗅觉都还没有。 似是而非的应答往往一样会暴露出你更多的弱点。可能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几个: 1.你之前没有想到这个工作,或者一直在拖延。 2.你没有责任心,认为这些并不重要。 3.你应付上级。 4.你不敢说真话。 5.你喜欢逞能,答应一些做不到的事情。 6.你不能独立工作。 当你的上级在以上选项中怀疑的时候,潜意识中你已经同时具备了以上所有的弱点了。 相反的看来,这样的回答,总是让上司恼火。 第一,他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只是起到了提醒你的作用。 第二,他依然需要记住提醒你,因为他不知道你是否真正已经落实了工作。 第三,他不知道有多少你已经做了的事情中,都是这样没有落实的。(这点非常致命) 第四,往往因为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上司自己的计划不得不被耽搁或推迟或不能给出明朗的结束时间。 所以--------- 甲问:你什么时候能把要这个漏洞修好? 乙说:我已经通知他们了,他们大概明天就会来修的。 一天后 甲问:维修公司什么时候回来,你找的是哪家维修公司? 乙说:好像他们说安排不出人来,如果可以的话,今天晚上或者明天下午就能过来。 一天后 甲问:漏洞怎么还没有修好? 乙说:我晚点再问问他们。 甲说:今天下午之前不解决,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第三:不要拖延工作 很多人喜欢在学习和玩耍之间先选择后者,然后在最后时间一次性赶工把考试要复习的东西突击完成。但是在工作中请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因为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容不得你“突击”。又或者,当你在徘徊和彷徨如何实施的时候,你的领导已经看不下去,自己去做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往往我们总是想把事情从头到尾全部想好了,才开始走第一步-----就摔倒了。 举个例子:我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给我一个喜欢的女孩子 打电话的时候,想象了各种情况-------1,她接电话的时候在做作业。2,她在做作业,她妈妈接的电话。3.她也很无聊,很想找人说话。4.她正在被 父母训斥。 5.她正在想另外一个男孩。6.她父亲接电话。 7.她家正好来了什么亲戚,亲戚接了电话。 8.她接了电话,但父母就在身边,说话不方便。。。。。等等等等。我整整想了一个下午,想好了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的策略。然后勇敢的拿起电话机,按下了那几个按钮。结果-------她不在家。 所以,当你徘徊不前而手足无措的时候,你要意识到你正在拖延工作。徘徊是因为害怕这个事情可能发生的后果需要自己承担或应付。工作的时候需要一种起码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不管下一步是什么状况,我都能把它引导到我需要的那条线上去的。另外,告诉自己,不要想太多时间,如果不知道,就赶快求助,或想办法,苦恼和忧虑会给你更多的压力也会把剩下的时间蚕食殆尽。 另外,警告一下:永远不要想,我知道了,先把上级派的事情放一下,等这集《越狱》看完再说。----90%的情况下,你会忘记,或者来不及,因为这件事需要比你原先想象要更多的时间。说做就做,一直是很好的习惯。 第四:不要认为理论上可以实施就大功告成了! 这点太重要了,往往当真正实施的人开始做了才会发现计划完全等于鬼话。如果不亲自实践,做计划的人会早晚被实施的鄙视。永远需要提升自己的办实事的能力,而不是空谈。 首先,如果你是做办公室工作的,或者做策划和计划的。请千万不要把你自己都认为不太可能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让别人试试看。比如,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在人流量很少的地方举办露天歌唱会。这会让执行的人觉得你在玩他,拿他做实验。没错,理论上,在任何地方都能举办歌唱会,但是,在不同的地方,执行的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其次,和执行的人讨论你的安排。比如,新来的你的下属,你可以安排她坐在任何地方,但是如果那是一个很难和大家接触的角落,这可能比你什么都不安排更差。的确,理论上一个人要坐下来,需要的只是空间。但事实上远远不止那些。 再 次,不要奢望一切会随着你的计划进行。理论上这个会议会持续两个小时,但是,这是“不考虑在开场后的30分钟全场都在调试话筒”,或者“场下没有提出如此 尖锐的问题”的前提下的状态。大学生已经习惯了把事情做到 "理论上看上去很美"的程度了。 论文,ppt讲演,考试,辩论赛…… 这些校园智商大比拼,都是教我们如何完美的做好“纸上谈兵”的功夫。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能“搞定”事情的能力比想象的弱。 如果你是在学校的学生,测试一下自己,能否能搞定以下这些状况: 1.学校要制作一套校服,由你去寻找供应商,砍价,至少有三家公司的报价。 2.学校保安抓住一个学生偷窃,怎么处理? 3.学校的一个很重要路段的路灯坏了,你能否让它三天内继续亮起来。 4.食堂需要请一位专门烧清真菜的厨师,一周内到岗位。 当 你开始思考以上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思路和“看过去两年这个公司的业绩趋向,做出一个下个季度的市场策划方案”要相差极大。你会发现后者只要你做到“看上去很完美”,没有人知道按照你这样做结果会怎样。而上述的工作你只要一想,就会体会到不少的压力。因为你不处理好,结果就是明显的失败更大的问题就会相继发生。 对了,这种感觉就是“工作”给你的感觉!这就是“工作”和“纸上谈兵”的差别! 第五:不要让别人等你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别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来等你。在大学中可能只是同寝室的人的几句半开玩笑的抱怨,在工作上很可能导致你的潜在合作伙伴的丢失。 你在做一个工作的同时要知道别人的进度,而永远不要落后。 这 不像是在考试,你比别人做的慢,别人可以先交卷,你到时间了做不完你自己承受扣分。在工作中的情况是这样的:这是一场没有人能做完的考试,所有的人,都分配做一张试卷的不同部分,有的人分到的是阅读理解,有的人做的是完形填空,有的人做的是语法…… 然后大家做完了相互抄,这样,所有人都做完了。如果大家都把各自的部分做完了,而你却还在没有做完,那么做得快的别人会开始做你的那部分题目,然后也是相互抄。慢慢地,大家会发现你的工作量完全可以由另外人来代替,整个团队中可以不需要你,这个时候,没有人从你这里得到试卷的答案,也没有人会给你他们的答案--------很不幸,你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请一定记住这个例子。 第六:不要认为细节不重要 在大学里,往往做事粗枝大叶,看看差不多就行了。相反,在企业里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将简单的事情做到细节。一个慌忙寻找保险箱钥匙的动作就很有可能丧失你晋升财务主管的机会。 公 司的管理,其实需要的并不是把很难的事情做到90%----比如,优化管理层的核心工作流程、改变公司在当地政府面前的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 境…… 而管理要做的是把每个简单的事情做到100%-----比如,把公司的每个人的档案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的存放起来、在门卫设立一个外来人员的签到台、把会议室多余的椅子拿走、和电视台讲好下个礼拜三来公司做采访、把试用装送到客户手里、在生产的咖啡上加一个口子、给下一期的封面人物拍照……等等如此。如 果你能把所有细节的问题都如实做到,那你才有开口升职的本钱。 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于是就和自己说:我以后做管理吧!做管理?问一下自己,如果,公司资产被偷窃了,所有员工士气低下,办公室杂乱无章,公司电梯又坏了,打印机没墨了,采购计划超支了,产品滞销了,客户迟到了……你愿意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从小事开始做起吗?想好了这些再考虑是否把管理看得太空洞了。 第七:不要表现得消极,仅仅因为你所做的事情不是你的兴趣所在。 很显然,在学生时代,当做到自己喜欢的时候,我们会pay200%的精力去创造,但如果是枯燥的事务,我们便懒得理睬,最好能有办法应付过去。但在工作上80%你所做的事情都是繁琐而看似机械的,如果仅仅为此而表现的闷闷不乐,那么你会郁闷更久。要知道你的上司已经为这个项目够烦恼了,你还想让他看到你的表情吗? 学会喜欢自己的工作,并把注意力放在日常工作能学到些什么上去。如果现在你努力的抱怨工作,那么接下来你就是努力的寻找工作。尽量少用“有趣”,“好奇”之类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是“充实”,“有成就感”,“乐意” 之类。 想想以下职位,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工作不是在等你有很好的状态下让你做的很有趣的事情: 1.高速公路收费口的收费员:一天都是面对一个小窗口,把一张卡片送出去,这样要持续好几年。 2.学校食堂厨师:永远在烧大排和鸡腿。烧一年。 3.作家:交稿期要到了,我还在孕育灵感,两个星期没吃早饭了。 4.外科医生:刚刚睡着,马上叫我做一个3小时的手术。这样至少一周一次。 5.门市部销售:产品不好卖,8点上班来就坐在店门口,一个人,坐到晚上6点,今天没有一个人来,和昨天一样。 6.公交司机:我开车不用你指挥。这条线路我开了三年了。 7.宠物商店店员:生意不好,还要一早就过来听着20条狗的叫声一整天,听一年。 8.公司职员:晚上两点下班,第二天还要8点上班。关键是路上还要一小时。这样已经一个月了。 再想想自己是不是只是接触了这个工作一个月或者才碰到没几个困难,这个时候抱怨的声音最大。 千万不要想着去选择一个有趣的职业,因为没有那样的工作存在。没有哪一“种”行业是开心的,因为如果有,那所有人都去干那个了。最多试着问问自己本身的兴趣吧。self exploration。 第八:绝对不要把改善工作能力仅寄托在公司培训上 人绝对不可能经过一次培训就脱胎换骨。相反,集体培训上学到的东西往往是最用不上的信息。就像食堂烧大锅菜一样,总没有你最想吃的菜,因为这样做容易,并且不容易得罪人。 很多学生很看重所选的公司有没有培训,这说明,你不但不知道这个公司做什么,你甚至不知道怎样学习这些技能。 我的感悟是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学你想要的知识,也不知道你想要的知识是什么,你只会做出两种行为:1。等待别人来教你,并且等待别人发现你不知道的地方。2.寻找现成的答案并且拷贝。期待公司培训的人,就很大概率上是第一种人(不排除极少真正优秀的公司培训) 许多的同学有这样的习惯思维: 因为,这个公司的培训能结束达到多少多少的程度 又因为,这个程度正好是我想达到的 所以我尽力进这家公司 因为我进了这家公司 所以它自然会使我达到了这个期望的程度。 我 们把参加培训和达到效果很幼稚的画上了等号。其实往往集体培训上所得到的信息是最没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永远不要期望单靠听课,靠老师把同样的东西给所有的人,你会得到比别人更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观察和思考自己的需要上,找到问题的所在再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到的答案才是真正的知识。 所以,刚刚开始工作,什么都不会,不要认为那样是正常的,因为公司还没有培训过呢!等我接受培训了之后,我就全都会了。如果你一无所知还等待别人会可怜你的无知而施舍你知识,那你会为你的无知而付出更多的智商。 第九:不要推卸责任 推卸责任是害怕的条件反射。不要认为别人看不出这点。 我记得我小学里的一件事情。我一次作业没有带来,老师要训斥我,说:你怎么老是作业不带? 我当时说:不是。。。。 当我正要支支吾吾时候,老师说:什么不是?你带来了没有? 我说:没有 老师说:那不就是没有带!什么不是!就是! 之后我就发现,我只是害怕承担责任而条件反射似的就说了“不是”,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你会发现,身边有无数的人在用“不是”作为被责问之后的第一反应。 其实现在很多人面对工作也是这样,当上级责问的时候,很条件反射的就做出了推卸动作,然而这样的动作,接下来往往是无力的辩解,以及一些很粗糙的借口。这样会让上司感到你这个人很难沟通,并且很不真实。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下,我指责一个人,他永远是强调客观。其实这点才是学生最典型的特征。这说明他太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并受它们决定。如果你和上司之间会出现以下类型的对话,想想是不是需要改一下你的处事方法。 甲: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给副总看你的报告! 乙:刚才c在打印,我在等他结束,现在他大概好了吧,我去看看 乙:还有点东西要修改 乙:b也要把东西给副总,我因为等他 乙:a他说我报告不用给副总看(a是乙的同级同事) 乙:不知道副总在不在哦,他的门关着。 乙:d他叫我帮他打印文件!怪他!(d是乙的同级同事) 乙:我的杯子突然找不到了,在找杯子。 不愿意负责任的人的不利在于他会让上司怀疑他的忠诚程度,因为上司给他的命令往往会因为一个小事情而被搁置或者打折执行,转而被他人的意识所改变。 第十:不要对自己说“我是大学生” 这点包涵了很多信息。 1.不要认为自己有多清高 2.不要仍然以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 3.不要感觉低人一等 4.不要等待别人的关怀 5.不要把这个作为犯错误自我安慰的借口 6.不要忘记搞清楚,公司究竟给自己的待遇是多少,老练些,这不是在做志愿者。 品格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确保人际关系质量的关键。除此之外,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尤为重要的。有些人做好事会让人感激一辈子,而有些人帮了别人却可能费力不讨好,不但得不到感激和回报,还让人心存嫉恨。将同样的产品以相同的价格推销给同一个客户,有些业务员可能被粗暴地赶出门,有些业务员却可能签到大单,甚至被客户奉为上宾。 人际交往的技巧是一个非常庞杂的话题,囿于篇幅,在这里只能结合我的切身体会做一些简单的列举,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了。 1. 多给别人鼓励和表扬,尽量避免批评、指责和抱怨,不要逼别人认错。 2. 要学会倾听。不要说得太多,想办法让别人多说。 3. 如果你要加入别人的交谈,先要弄清楚别人究竟在说什么。 4. 交谈之前尽量保持中立、客观。表明自己的倾向之前先要弄清楚对方真实的倾向。 5. 注意对方的社交习惯并适当加以模仿。 6. 不要轻易打断、纠正、补充别人的谈话。 7. 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帮助,多多鼓励。 8. 不要因为对方是亲朋好友而不注意礼节。 9. 尽可能谈论别人想要的,教他怎样去得到他想要的。 10. 始终以微笑待人。 11. 做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但是在讲笑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只顾着自己笑。 12. 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13. 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尽量看着对方的眼睛,不管你是在说还是在听。 14. 转移话题要尽量不着痕迹。 15. 要学会聆听对方的弦外之音。也要学会通过弦外之音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6. 拜访别人一定要事先通知。 17. 不要在别人可能忙于工作或者休息的时候打电话过去。除非是非常紧急的事情。 18. 给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先问对方是否方便通话。 19. 一件事情让两个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 20. 你在背后说任何人的坏话都迟早有一天传入这个人的耳朵。 21. 不要说尖酸刻薄的话。 22. 牢记他人的名字。养成偶尔翻看名片簿、电话本的习惯。 23. 尝试着跟你讨厌的人交往。 24. 一定要尊重对方的隐私,不管是朋友还是夫妻。 25. 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当你与其中某个人交谈,请不要无视其他人的存在。 26. 要勇于认错。 27. 以谦卑的姿态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 28. 给予他人同情和谅解。 29. 尽可能用“建议”取代“命令”。 30. 不要轻易做出承诺。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可能做到
....切记,,,,会说话,减少奋斗30年 第一:不要认为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域内是可以原谅的。 每 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是很自我的,不愿意被打扰,不愿意被push,不愿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谈,不愿意被人指责,不愿意按照规定的时限做事, 不愿意主动的去关心别人,不愿意去思考别人还有什么没有想到。这在学生时代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有时候这样的同学还跟“冷酷”“个性”这些字眼沾边,算作是褒义。然而相反,在工作之后,你要极力改变这一现状。否则,你会很快变成鸡尾酒会上唯一没有人理睬的对象,或是很快因为压力而内分泌失调。但是,如果你能 很快打破之前学生期所处的舒适区域,比别人更快的处理好业务、人际、舆论之间的关系,那就能很快的脱颖而出。 在会议上,一个停留在心灵舒适区域的人会消极的听取领导的话语,消极的待命,很死的完成上级交给的事情,但从来不关心此事以外的任何事情,更不会想到多做一步,让接下来的别人的工作更加容易上手。而敢于打破这个舒适区域的人,敢于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不理解,并在得到上级认可和指点之后把手头的工作尽快的完成,并随时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调整。(注意:永远不要等待别人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是典型的前者) 在工作上,当前者遇到一名新的同事,他会装作没有看见,继续自己的工作。殊不知新来的同事不久就变成了自己的上司。而后者则大方客气的自我介绍,并了解对方和自己的关系。 在聚会上,前者总是等待别人发言,并喜欢私下里评论对方的言语;如果这个桌子上没有人发言,那直到用餐结束,也没有人认识你。而后者是勇敢的和一同吃饭的开始介绍和闲谈,这看起来很困难,有时候会有失面子,但往往你会发现,对方是多么希望能和你说几句话。 以上只是很小的几个例子,但是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在走出校园的同时就要在工作上把校园中的“随意性”从身边赶走,尽早的冲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开始做好和这个社会交流的准备。 开始工作之后的十个不要----(二) 第二:不要把“好像”;“有人会……”;“大概”;“晚些时候”;“或者”;“说不定”之类放在嘴边。尤其是和上级谈论工作的时候。 我十分痛恨听到的一句话是:“我晚些时候会把这个文件发给所有的人”;因为这往往预示着我必须时刻提醒他不要忘记。同样,以下这些言辞也会让人觉得厌恶至极: “到时候有人会把那些东西都准备好” “大概是明天” “明天或者后天客户会过来拜访” “好像他说……” 一 般是人都会这样说话的,因为这样第一给自己留下了广阔的余地,第二也不会给别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好像什么事情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似的。说实话大学里面再用功的人都有一半是混的。一个人要么是在课堂上是混的,要么下课之后是混的。两个都没有带有混的色彩的人,要么是超级牛人,要么是神经病。所以,就因为人人都在混的,所以校园是一个浪漫的地方,校园也容易让人单纯。所以学生社团的工作往往是效率很低的,我现在回想起学校里做的工作,当时还觉得挺卖力的,但工作了之后才开始感觉到什么是效率。当你进入了用金钱计算时间的地方之后,你要尽可能的避免在学校里养成的这种习惯。如果上级问你什么时候能实施你给他的承诺,而你回答“今晚或者明天早上”这样的答案对于他来说完全等同于你没有回答,并且还给他留下了一个坏印象。(当然,这样的回答往往在学校社团,学生会工作中是常见的)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只小老鼠刚刚出世不久,老鼠妈妈问小老鼠:你现在能看见了吗? 小老鼠说:能。老鼠妈妈说:那你能看到那块红薯吗?小老鼠说:是的。老鼠妈妈说:那是一块石头,这说明你不但还看不见东西,你连嗅觉都还没有。 似是而非的应答往往一样会暴露出你更多的弱点。可能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几个: 1.你之前没有想到这个工作,或者一直在拖延。 2.你没有责任心,认为这些并不重要。 3.你应付上级。 4.你不敢说真话。 5.你喜欢逞能,答应一些做不到的事情。 6.你不能独立工作。 当你的上级在以上选项中怀疑的时候,潜意识中你已经同时具备了以上所有的弱点了。 相反的看来,这样的回答,总是让上司恼火。 第一,他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只是起到了提醒你的作用。 第二,他依然需要记住提醒你,因为他不知道你是否真正已经落实了工作。 第三,他不知道有多少你已经做了的事情中,都是这样没有落实的。(这点非常致命) 第四,往往因为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上司自己的计划不得不被耽搁或推迟或不能给出明朗的结束时间。 所以--------- 甲问:你什么时候能把要这个漏洞修好? 乙说:我已经通知他们了,他们大概明天就会来修的。 一天后 甲问:维修公司什么时候回来,你找的是哪家维修公司? 乙说:好像他们说安排不出人来,如果可以的话,今天晚上或者明天下午就能过来。 一天后 甲问:漏洞怎么还没有修好? 乙说:我晚点再问问他们。 甲说:今天下午之前不解决,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第三:不要拖延工作 很多人喜欢在学习和玩耍之间先选择后者,然后在最后时间一次性赶工把考试要复习的东西突击完成。但是在工作中请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因为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容不得你“突击”。又或者,当你在徘徊和彷徨如何实施的时候,你的领导已经看不下去,自己去做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往往我们总是想把事情从头到尾全部想好了,才开始走第一步-----就摔倒了。 举个例子:我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给我一个喜欢的女孩子 打电话的时候,想象了各种情况-------1,她接电话的时候在做作业。2,她在做作业,她妈妈接的电话。3.她也很无聊,很想找人说话。4.她正在被 父母训斥。 5.她正在想另外一个男孩。6.她父亲接电话。 7.她家正好来了什么亲戚,亲戚接了电话。 8.她接了电话,但父母就在身边,说话不方便。。。。。等等等等。我整整想了一个下午,想好了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的策略。然后勇敢的拿起电话机,按下了那几个按钮。结果-------她不在家。 所以,当你徘徊不前而手足无措的时候,你要意识到你正在拖延工作。徘徊是因为害怕这个事情可能发生的后果需要自己承担或应付。工作的时候需要一种起码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不管下一步是什么状况,我都能把它引导到我需要的那条线上去的。另外,告诉自己,不要想太多时间,如果不知道,就赶快求助,或想办法,苦恼和忧虑会给你更多的压力也会把剩下的时间蚕食殆尽。 另外,警告一下:永远不要想,我知道了,先把上级派的事情放一下,等这集《越狱》看完再说。----90%的情况下,你会忘记,或者来不及,因为这件事需要比你原先想象要更多的时间。说做就做,一直是很好的习惯。 第四:不要认为理论上可以实施就大功告成了! 这点太重要了,往往当真正实施的人开始做了才会发现计划完全等于鬼话。如果不亲自实践,做计划的人会早晚被实施的鄙视。永远需要提升自己的办实事的能力,而不是空谈。 首先,如果你是做办公室工作的,或者做策划和计划的。请千万不要把你自己都认为不太可能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让别人试试看。比如,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在人流量很少的地方举办露天歌唱会。这会让执行的人觉得你在玩他,拿他做实验。没错,理论上,在任何地方都能举办歌唱会,但是,在不同的地方,执行的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其次,和执行的人讨论你的安排。比如,新来的你的下属,你可以安排她坐在任何地方,但是如果那是一个很难和大家接触的角落,这可能比你什么都不安排更差。的确,理论上一个人要坐下来,需要的只是空间。但事实上远远不止那些。 再 次,不要奢望一切会随着你的计划进行。理论上这个会议会持续两个小时,但是,这是“不考虑在开场后的30分钟全场都在调试话筒”,或者“场下没有提出如此 尖锐的问题”的前提下的状态。大学生已经习惯了把事情做到 "理论上看上去很美"的程度了。 论文,ppt讲演,考试,辩论赛…… 这些校园智商大比拼,都是教我们如何完美的做好“纸上谈兵”的功夫。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能“搞定”事情的能力比想象的弱。 如果你是在学校的学生,测试一下自己,能否能搞定以下这些状况: 1.学校要制作一套校服,由你去寻找供应商,砍价,至少有三家公司的报价。 2.学校保安抓住一个学生偷窃,怎么处理? 3.学校的一个很重要路段的路灯坏了,你能否让它三天内继续亮起来。 4.食堂需要请一位专门烧清真菜的厨师,一周内到岗位。 当 你开始思考以上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思路和“看过去两年这个公司的业绩趋向,做出一个下个季度的市场策划方案”要相差极大。你会发现后者只要你做到“看上去很完美”,没有人知道按照你这样做结果会怎样。而上述的工作你只要一想,就会体会到不少的压力。因为你不处理好,结果就是明显的失败更大的问题就会相继发生。 对了,这种感觉就是“工作”给你的感觉!这就是“工作”和“纸上谈兵”的差别! 第五:不要让别人等你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别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来等你。在大学中可能只是同寝室的人的几句半开玩笑的抱怨,在工作上很可能导致你的潜在合作伙伴的丢失。 你在做一个工作的同时要知道别人的进度,而永远不要落后。 这 不像是在考试,你比别人做的慢,别人可以先交卷,你到时间了做不完你自己承受扣分。在工作中的情况是这样的:这是一场没有人能做完的考试,所有的人,都分配做一张试卷的不同部分,有的人分到的是阅读理解,有的人做的是完形填空,有的人做的是语法…… 然后大家做完了相互抄,这样,所有人都做完了。如果大家都把各自的部分做完了,而你却还在没有做完,那么做得快的别人会开始做你的那部分题目,然后也是相互抄。慢慢地,大家会发现你的工作量完全可以由另外人来代替,整个团队中可以不需要你,这个时候,没有人从你这里得到试卷的答案,也没有人会给你他们的答案--------很不幸,你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请一定记住这个例子。 第六:不要认为细节不重要 在大学里,往往做事粗枝大叶,看看差不多就行了。相反,在企业里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将简单的事情做到细节。一个慌忙寻找保险箱钥匙的动作就很有可能丧失你晋升财务主管的机会。 公 司的管理,其实需要的并不是把很难的事情做到90%----比如,优化管理层的核心工作流程、改变公司在当地政府面前的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 境…… 而管理要做的是把每个简单的事情做到100%-----比如,把公司的每个人的档案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的存放起来、在门卫设立一个外来人员的签到台、把会议室多余的椅子拿走、和电视台讲好下个礼拜三来公司做采访、把试用装送到客户手里、在生产的咖啡上加一个口子、给下一期的封面人物拍照……等等如此。如 果你能把所有细节的问题都如实做到,那你才有开口升职的本钱。 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于是就和自己说:我以后做管理吧!做管理?问一下自己,如果,公司资产被偷窃了,所有员工士气低下,办公室杂乱无章,公司电梯又坏了,打印机没墨了,采购计划超支了,产品滞销了,客户迟到了……你愿意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从小事开始做起吗?想好了这些再考虑是否把管理看得太空洞了。 第七:不要表现得消极,仅仅因为你所做的事情不是你的兴趣所在。 很显然,在学生时代,当做到自己喜欢的时候,我们会pay200%的精力去创造,但如果是枯燥的事务,我们便懒得理睬,最好能有办法应付过去。但在工作上80%你所做的事情都是繁琐而看似机械的,如果仅仅为此而表现的闷闷不乐,那么你会郁闷更久。要知道你的上司已经为这个项目够烦恼了,你还想让他看到你的表情吗? 学会喜欢自己的工作,并把注意力放在日常工作能学到些什么上去。如果现在你努力的抱怨工作,那么接下来你就是努力的寻找工作。尽量少用“有趣”,“好奇”之类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是“充实”,“有成就感”,“乐意” 之类。 想想以下职位,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工作不是在等你有很好的状态下让你做的很有趣的事情: 1.高速公路收费口的收费员:一天都是面对一个小窗口,把一张卡片送出去,这样要持续好几年。 2.学校食堂厨师:永远在烧大排和鸡腿。烧一年。 3.作家:交稿期要到了,我还在孕育灵感,两个星期没吃早饭了。 4.外科医生:刚刚睡着,马上叫我做一个3小时的手术。这样至少一周一次。 5.门市部销售:产品不好卖,8点上班来就坐在店门口,一个人,坐到晚上6点,今天没有一个人来,和昨天一样。 6.公交司机:我开车不用你指挥。这条线路我开了三年了。 7.宠物商店店员:生意不好,还要一早就过来听着20条狗的叫声一整天,听一年。 8.公司职员:晚上两点下班,第二天还要8点上班。关键是路上还要一小时。这样已经一个月了。 再想想自己是不是只是接触了这个工作一个月或者才碰到没几个困难,这个时候抱怨的声音最大。 千万不要想着去选择一个有趣的职业,因为没有那样的工作存在。没有哪一“种”行业是开心的,因为如果有,那所有人都去干那个了。最多试着问问自己本身的兴趣吧。self exploration。 第八:绝对不要把改善工作能力仅寄托在公司培训上 人绝对不可能经过一次培训就脱胎换骨。相反,集体培训上学到的东西往往是最用不上的信息。就像食堂烧大锅菜一样,总没有你最想吃的菜,因为这样做容易,并且不容易得罪人。 很多学生很看重所选的公司有没有培训,这说明,你不但不知道这个公司做什么,你甚至不知道怎样学习这些技能。 我的感悟是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学你想要的知识,也不知道你想要的知识是什么,你只会做出两种行为:1。等待别人来教你,并且等待别人发现你不知道的地方。2.寻找现成的答案并且拷贝。期待公司培训的人,就很大概率上是第一种人(不排除极少真正优秀的公司培训) 许多的同学有这样的习惯思维: 因为,这个公司的培训能结束达到多少多少的程度 又因为,这个程度正好是我想达到的 所以我尽力进这家公司 因为我进了这家公司 所以它自然会使我达到了这个期望的程度。 我 们把参加培训和达到效果很幼稚的画上了等号。其实往往集体培训上所得到的信息是最没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永远不要期望单靠听课,靠老师把同样的东西给所有的人,你会得到比别人更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观察和思考自己的需要上,找到问题的所在再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到的答案才是真正的知识。 所以,刚刚开始工作,什么都不会,不要认为那样是正常的,因为公司还没有培训过呢!等我接受培训了之后,我就全都会了。如果你一无所知还等待别人会可怜你的无知而施舍你知识,那你会为你的无知而付出更多的智商。 第九:不要推卸责任 推卸责任是害怕的条件反射。不要认为别人看不出这点。 我记得我小学里的一件事情。我一次作业没有带来,老师要训斥我,说:你怎么老是作业不带? 我当时说:不是。。。。 当我正要支支吾吾时候,老师说:什么不是?你带来了没有? 我说:没有 老师说:那不就是没有带!什么不是!就是! 之后我就发现,我只是害怕承担责任而条件反射似的就说了“不是”,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你会发现,身边有无数的人在用“不是”作为被责问之后的第一反应。 其实现在很多人面对工作也是这样,当上级责问的时候,很条件反射的就做出了推卸动作,然而这样的动作,接下来往往是无力的辩解,以及一些很粗糙的借口。这样会让上司感到你这个人很难沟通,并且很不真实。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下,我指责一个人,他永远是强调客观。其实这点才是学生最典型的特征。这说明他太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并受它们决定。如果你和上司之间会出现以下类型的对话,想想是不是需要改一下你的处事方法。 甲: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给副总看你的报告! 乙:刚才c在打印,我在等他结束,现在他大概好了吧,我去看看 乙:还有点东西要修改 乙:b也要把东西给副总,我因为等他 乙:a他说我报告不用给副总看(a是乙的同级同事) 乙:不知道副总在不在哦,他的门关着。 乙:d他叫我帮他打印文件!怪他!(d是乙的同级同事) 乙:我的杯子突然找不到了,在找杯子。 不愿意负责任的人的不利在于他会让上司怀疑他的忠诚程度,因为上司给他的命令往往会因为一个小事情而被搁置或者打折执行,转而被他人的意识所改变。 第十:不要对自己说“我是大学生” 这点包涵了很多信息。 1.不要认为自己有多清高 2.不要仍然以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 3.不要感觉低人一等 4.不要等待别人的关怀 5.不要把这个作为犯错误自我安慰的借口 6.不要忘记搞清楚,公司究竟给自己的待遇是多少,老练些,这不是在做志愿者。 品格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确保人际关系质量的关键。除此之外,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尤为重要的。有些人做好事会让人感激一辈子,而有些人帮了别人却可能费力不讨好,不但得不到感激和回报,还让人心存嫉恨。将同样的产品以相同的价格推销给同一个客户,有些业务员可能被粗暴地赶出门,有些业务员却可能签到大单,甚至被客户奉为上宾。 人际交往的技巧是一个非常庞杂的话题,囿于篇幅,在这里只能结合我的切身体会做一些简单的列举,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了。 1. 多给别人鼓励和表扬,尽量避免批评、指责和抱怨,不要逼别人认错。 2. 要学会倾听。不要说得太多,想办法让别人多说。 3. 如果你要加入别人的交谈,先要弄清楚别人究竟在说什么。 4. 交谈之前尽量保持中立、客观。表明自己的倾向之前先要弄清楚对方真实的倾向。 5. 注意对方的社交习惯并适当加以模仿。 6. 不要轻易打断、纠正、补充别人的谈话。 7. 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帮助,多多鼓励。 8. 不要因为对方是亲朋好友而不注意礼节。 9. 尽可能谈论别人想要的,教他怎样去得到他想要的。 10. 始终以微笑待人。 11. 做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但是在讲笑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只顾着自己笑。 12. 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13. 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尽量看着对方的眼睛,不管你是在说还是在听。 14. 转移话题要尽量不着痕迹。 15. 要学会聆听对方的弦外之音。也要学会通过弦外之音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6. 拜访别人一定要事先通知。 17. 不要在别人可能忙于工作或者休息的时候打电话过去。除非是非常紧急的事情。 18. 给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先问对方是否方便通话。 19. 一件事情让两个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 20. 你在背后说任何人的坏话都迟早有一天传入这个人的耳朵。 21. 不要说尖酸刻薄的话。 22. 牢记他人的名字。养成偶尔翻看名片簿、电话本的习惯。 23. 尝试着跟你讨厌的人交往。 24. 一定要尊重对方的隐私,不管是朋友还是夫妻。 25. 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当你与其中某个人交谈,请不要无视其他人的存在。 26. 要勇于认错。 27. 以谦卑的姿态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 28. 给予他人同情和谅解。 29. 尽可能用“建议”取代“命令”。 30. 不要轻易做出承诺。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可能做到
美国智库对中国人的15条评论
今天凌晨收到一份美国朋友的邮件,主要就是这份美国智库对中国人的几点评论。虽说部分评论颇有偏激,也含有歧视成分。真的让我很震惊,其实我们了解一点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也会对我们有些启发吧。(原文繁体字) 鞭辟入里:美国智库对中国人的15条评论 1.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 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祉,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 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2.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快捷方式。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努 力工作和牺牲。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是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谛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3.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祉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 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 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 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4.中国人没有勇气去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去把真理化为实践。 5.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威望和 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6.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7.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它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8.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键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 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9.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邪恶的折磨,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他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 的阴暗面即无止境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人的尊严。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质量漠不关心。 10.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质量,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 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 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11.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 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12.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13.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 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阿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 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原因。 14.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15.……………………(最后一条留给我们的读者) 来源:美国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
Thursday, 14 January 2010
(zhuan) FUEL CONSUMPTION MEASUREMENTS USING CARBON MASS BALANCE METHOD
http://www.fpc1.com/tests/RDI_TBs/TB%20101%20-%20CMB%20Method.htm
The exhaust gas analysis/carbon mass balance test is an accurat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mprovement in an engine's performance once a catalyst, like FPC®, is added to the fuel. The test involves measuring the consumption of untreated (baseline) and FPC® treated fuel with the engine operating under steady-state engine conditions.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unlike volumetric and gravimetric methods, requires no modification to engines or fuel lines. Instead of measuring the volume or weight of fuel entering the engine, measurements are made of the products of combustion leaving the engine in the exhaust. In other words, the amount of carbon in the exhaust is measured. Further, the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and less time consuming than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in-house fuel consumption records. The carbon balance eliminates virtually al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the day-to-day operation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fleets.
Additionally, the carbon balance is a widely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test method. For example, this is the method used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in the Highway Fuel Economy Test (HFET) and Federal Test Procedures (FTP) to measure fuel consumption. The method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is based on fundamental principl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rbon balanc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method.
The Combustion Process
The fuels used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 mixtures of hydrocarbons; that is, they are substances composed of the elements carbon (C) and hydrogen (H) generally in the approximate ratio of two hydrogens for each carbon. When fuel is burned in an engine, the carbon and hydrogen elements combine with oxygen (O2) from the air to produce carbon dioxide (CO2) and water (H2O) as shown in the equation below.
Hydrocarbons + Oxygen => Carbon Dioxide + Water
Equation 1:
2CH2 + 3O2 => 2CO2 + 2H2O
Equation 2:
2.805 lbs. + 9.600 lbs. => 8.802 lbs. + 3.603 lbs.
The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from this chemical process are removed from the engine in the exhaust. When the combustion process is not complete the exhaust gases may also include unburned hydrocarbons (HC), carbon monoxide (CO) and unused oxygen (O2). Since air is generally used as the source of oxygen for most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the exhaust gases will also include nitrogen (N2), which is generally non-reactive in fuel combustion, and trace amounts of nitrogen oxides (NOx).
Conservation of Mass
Matter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tter states that the mass of the reactants in a chemical reaction must be equal to the mass of the products. For example, equation 2 shows the combustion of 2.805 lbs. of fuel with 9.600 lbs. of oxygen to give a total of 12.405 lbs. of reactants. These in turn produce 8.802 lbs. of carbon dioxide and 3.603 lbs. of water to give a total of 12.405 lbs. of product.
In addition, one element cannot be converted to another: They can only be changed in form. The carbon in a liquid hydrocarbon fuel can be changed to gaseous carbon dioxide and the fuel hydrogen can be changed into water but carbon cannot be changed into hydrogen, nor can hydrogen be changed into carbon or some other element.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carbon present in the fuel-air mixture before combustion must therefore be equal to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carbon present in the exhaust after combustion. This is always true.
Applications of Principles
By carefully measu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each carbon containing compound in the exhaust (CO2, CO, HC), it is possible to calculate how much fuel has been burned in the engine. If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carbon present in the exhaust decreases then less fuel is being burned in the engine. If 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in the exhaust increases then the engine is consuming more fuel.
Furthermore, when a particular engine is run at a fixed RPM and load (steady state conditions),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may be used to measure changes in fuel consumption creat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fuel catalyst FPC®.
Test Procedure for Measuring Changes in Fuel Consumption
The carbon balance test procedure is performed by attaching a sampling train connected to a non-dispersive infrared (NDIR) exhaust gas analyzer to the exhaust pipe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o be tested. The engine is then operated with fuel not treated with FPC® (the baseline) at a fixed RPM and load. The exhaust analyzer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CO2), carbon monoxide (CO), unburned hydrocarbons (HC), and oxygen (O2) in the exhaust gases. Exhaust temperature and flow rate are also measured and used to correct the gaseous readings for changes in exhaust density. Corrections are also made for changes in intake pressure (barometric) and fuel density (fuel energy content).
After sufficient baseline data has been collected, the vehicle is operated with FPC® treated fuel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a 400 to 500 hour engine-preconditioning period. At the end of the preconditioning period, the above test procedure is repeated.
The values for each of these components are th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change in the amount of fuel consumed by the engine created by the addition of FPC®.
Advantages of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for measuring fuel consumption is accurate, reproducible, and inexpensive. The entire procedure can be carried out in a matter of hours and the need for sensitive gravimetric or volumetric measuring equipment is eliminated.
The results from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are given by simple mathematical equation and a complicated statistical treatment of long term mileage and fuel use records is not necessary. Difficult to control variables such as road conditions, weather conditions, loading, work cycles, fuel composition changes, tires, drivers and engine tuning and maintenance are mostly eliminated. The carbon balance is simply a more practical way of measuring fuel economy. It is for this very reason the method has been adopt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ummary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for measuring fuel economy is a recognized and widely used metho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uses recognized NDIR instrumentation (exhaust analysis equipment). The method is accurate, reproducible, and inexpensive.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is a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substitute for more cumbersome methods involving the complicated statistical treatment of long-term mileage and fuel records and other direct methods of fuel consumption determination.
The technical approach for the carbon mass balance as applied in the field by RDI engineers is outlined in the Procedure for Carbon Mass Balance Testing of FPC® Fuel Performance Catalyst.
The derivation for the carbon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 done by Dr. Geoffrey J. Germane, Ph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s attached. Also attached is an abbreviated resume for Dr. Germane.
FPC International, Inc. · P.O. Box 705, South Point, OH 45680 · Tel: 740-377-9984 · Fax: 740-377-9913 · Web: www.fpc1.com · E-mail: rdi@netacs.netFPC Technology, Inc. · 226 S. Cole Rd., Boise, ID 83709 · Tel: 208-378-0361 · Fax: 208-378-0364 · E-mail: fpc@fpctechnology.comFPC Great Lakes, Inc. · 1001 W. Glen Oaks Ln., Suite 241, Mequon, WI 53092 · Tel: 262-241-3239 · Fax: 262-241-3278 · E-mail: dweltzien@wi.rr.comInternational Fuel Technologies, Inc. · 3810 Summer Circle, Idaho Falls, ID 83404 · Tel: 208-528-8537 · Fax: 208-528-8537 · E-mail: bartift@sisna.com
The exhaust gas analysis/carbon mass balance test is an accurat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mprovement in an engine's performance once a catalyst, like FPC®, is added to the fuel. The test involves measuring the consumption of untreated (baseline) and FPC® treated fuel with the engine operating under steady-state engine conditions.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unlike volumetric and gravimetric methods, requires no modification to engines or fuel lines. Instead of measuring the volume or weight of fuel entering the engine, measurements are made of the products of combustion leaving the engine in the exhaust. In other words, the amount of carbon in the exhaust is measured. Further, the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and less time consuming than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in-house fuel consumption records. The carbon balance eliminates virtually al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the day-to-day operation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fleets.
Additionally, the carbon balance is a widely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test method. For example, this is the method used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in the Highway Fuel Economy Test (HFET) and Federal Test Procedures (FTP) to measure fuel consumption. The method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is based on fundamental principl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rbon balanc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method.
The Combustion Process
The fuels used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 mixtures of hydrocarbons; that is, they are substances composed of the elements carbon (C) and hydrogen (H) generally in the approximate ratio of two hydrogens for each carbon. When fuel is burned in an engine, the carbon and hydrogen elements combine with oxygen (O2) from the air to produce carbon dioxide (CO2) and water (H2O) as shown in the equation below.
Hydrocarbons + Oxygen => Carbon Dioxide + Water
Equation 1:
2CH2 + 3O2 => 2CO2 + 2H2O
Equation 2:
2.805 lbs. + 9.600 lbs. => 8.802 lbs. + 3.603 lbs.
The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from this chemical process are removed from the engine in the exhaust. When the combustion process is not complete the exhaust gases may also include unburned hydrocarbons (HC), carbon monoxide (CO) and unused oxygen (O2). Since air is generally used as the source of oxygen for most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the exhaust gases will also include nitrogen (N2), which is generally non-reactive in fuel combustion, and trace amounts of nitrogen oxides (NOx).
Conservation of Mass
Matter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tter states that the mass of the reactants in a chemical reaction must be equal to the mass of the products. For example, equation 2 shows the combustion of 2.805 lbs. of fuel with 9.600 lbs. of oxygen to give a total of 12.405 lbs. of reactants. These in turn produce 8.802 lbs. of carbon dioxide and 3.603 lbs. of water to give a total of 12.405 lbs. of product.
In addition, one element cannot be converted to another: They can only be changed in form. The carbon in a liquid hydrocarbon fuel can be changed to gaseous carbon dioxide and the fuel hydrogen can be changed into water but carbon cannot be changed into hydrogen, nor can hydrogen be changed into carbon or some other element.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carbon present in the fuel-air mixture before combustion must therefore be equal to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carbon present in the exhaust after combustion. This is always true.
Applications of Principles
By carefully measu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each carbon containing compound in the exhaust (CO2, CO, HC), it is possible to calculate how much fuel has been burned in the engine. If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carbon present in the exhaust decreases then less fuel is being burned in the engine. If 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in the exhaust increases then the engine is consuming more fuel.
Furthermore, when a particular engine is run at a fixed RPM and load (steady state conditions),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may be used to measure changes in fuel consumption creat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fuel catalyst FPC®.
Test Procedure for Measuring Changes in Fuel Consumption
The carbon balance test procedure is performed by attaching a sampling train connected to a non-dispersive infrared (NDIR) exhaust gas analyzer to the exhaust pipe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o be tested. The engine is then operated with fuel not treated with FPC® (the baseline) at a fixed RPM and load. The exhaust analyzer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CO2), carbon monoxide (CO), unburned hydrocarbons (HC), and oxygen (O2) in the exhaust gases. Exhaust temperature and flow rate are also measured and used to correct the gaseous readings for changes in exhaust density. Corrections are also made for changes in intake pressure (barometric) and fuel density (fuel energy content).
After sufficient baseline data has been collected, the vehicle is operated with FPC® treated fuel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a 400 to 500 hour engine-preconditioning period. At the end of the preconditioning period, the above test procedure is repeated.
The values for each of these components are th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change in the amount of fuel consumed by the engine created by the addition of FPC®.
Advantages of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for measuring fuel consumption is accurate, reproducible, and inexpensive. The entire procedure can be carried out in a matter of hours and the need for sensitive gravimetric or volumetric measuring equipment is eliminated.
The results from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are given by simple mathematical equation and a complicated statistical treatment of long term mileage and fuel use records is not necessary. Difficult to control variables such as road conditions, weather conditions, loading, work cycles, fuel composition changes, tires, drivers and engine tuning and maintenance are mostly eliminated. The carbon balance is simply a more practical way of measuring fuel economy. It is for this very reason the method has been adopt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ummary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for measuring fuel economy is a recognized and widely used metho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uses recognized NDIR instrumentation (exhaust analysis equipment). The method is accurate, reproducible, and inexpensive. The carbon balance method is a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substitute for more cumbersome methods involving the complicated statistical treatment of long-term mileage and fuel records and other direct methods of fuel consumption determination.
The technical approach for the carbon mass balance as applied in the field by RDI engineers is outlined in the Procedure for Carbon Mass Balance Testing of FPC® Fuel Performance Catalyst.
The derivation for the carbon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 done by Dr. Geoffrey J. Germane, Ph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s attached. Also attached is an abbreviated resume for Dr. Germane.
FPC International, Inc. · P.O. Box 705, South Point, OH 45680 · Tel: 740-377-9984 · Fax: 740-377-9913 · Web: www.fpc1.com · E-mail: rdi@netacs.netFPC Technology, Inc. · 226 S. Cole Rd., Boise, ID 83709 · Tel: 208-378-0361 · Fax: 208-378-0364 · E-mail: fpc@fpctechnology.comFPC Great Lakes, Inc. · 1001 W. Glen Oaks Ln., Suite 241, Mequon, WI 53092 · Tel: 262-241-3239 · Fax: 262-241-3278 · E-mail: dweltzien@wi.rr.comInternational Fuel Technologies, Inc. · 3810 Summer Circle, Idaho Falls, ID 83404 · Tel: 208-528-8537 · Fax: 208-528-8537 · E-mail: bartift@sisna.com
氧传感器专题(-)转载
http://220.181.37.151/sunguojun555/blog/item/b036f03fe9b4a6e954e7239c.html
氧传感器的类型
自1976年德国博世公司率先在瑞典沃尔沃(VOLV0)轿车上装用氧传感器之后,通用、福特、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相继完成了氧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工作。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采用的氧传感器分为二氧化锆(zrO2)式和二氧化钛(TiO2)式两种类型,二氧化锆式又分为加热型与非加热型两种,二氧化钛式一般都为加热型。由于实用的二氧化钛式氧传感器价格便宜(每只售价约600元人民币),且不易受到硅离子的腐蚀,因此越来越多的汽车采用这种氧传感器。
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1.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结构特点
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外形如上图所示,主要由钢质护管、钢质壳体、锆管、加热元件、电极组威。,在固体电解质粉末(ZrO2、TiO2等)中添加少量的添加剂后通过压力成形,再烧结而成;绝缘体的成形工艺完全相同。二氧化锆晶体的体积蛮化量会因晶体老化而失效(阻止氧离子扩散),加入添加剂的目的就是防止二氧化锆晶体的老化。常用的添加剂有三氧化二钇(Y2O3)、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二镱(Yb2O)。锆管制作成试管形状,以便氧离子能均匀扩散与渗透。锆管为了防止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腐蚀外层铂电极,在外层铂电极表面还涂敷一层陶瓷保护层。
在锆管的内、外表面都涂覆一层金属铂(Pt)作为电极,并用金属线与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子连接。金属铂除了起到电极作用将信号电压引出传感器之外,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在催化剂铂的作用下,当发动机排气中的一氧化碳(CO)有害气体与氧气(O2)接触时,就会生成二氧化碳(CO2)无害气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O+O2=2C02
二氧化锆陶瓷管的强度很低,而且安装在排气管上承受排气压力冲击。为了防止锆管受排气压力冲击而造成陶瓷管破碎,因此将锆管封装在钢质护管内。护管上制作有若干个小孔,以便于排气流通。在钢质壳体上制作有六角螺边和螺纹,以便安装和拆卸传感器。国产轿车大都采用非加热型氧传感器,其线束插头只有一个或两个接线端子;中高档轿车大都采用加热型氧传感器,其线束插头有三个或四个接线端子。加热器采用陶瓷加热元件制成,没在锆管内侧,由汽车电源通入电流进行加热。由于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在300。以上的环境中时,才能输出稳定地信号电压,因此加热的目的是保证低温(排气温度在150~200℃以下)时,氧传感器就能投人工作,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工作原理
空气中的氧离子在某些固体电解质中容易通过,目前已经发现的这些具有多孔性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有二氧化锆(ZrO2)、二氧化钍(ThO2)、三氧化二铋(Bi2O3)、二氧化铈(C2eO2)等。当这些电解质的表面与内部之间氧气的浓度不同(即存在浓度差)时,氧气浓度高处的氧离子就会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求达到平衡状态。当固体电解质表面设置多孔电极之后,在其两表面之间就可得到电动势E,因此将其称为“氧浓差电池”,该电动势的表达式二氧化锆式· 氧传感器
氧传感器工作原理
空气中的氧离子在某些固体电解质中容易通过,目前已经发现的这些具有多孔性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有二氧化锆(ZrO2)、二氧化钍(ThO2)、三氧化二铋(Bi2O3)、二氧化铈(C2eO2)等。当这些电解质的表面与内部之间氧气的浓度不同(即存在浓度差)时,氧气浓度高处的氧离子就会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求达到平衡状态。当固体电解质表面设置多孔电极之后,在其两表面之间就可得到电动势E,因此将其称为“氧浓差电池”,该电动势的表达式为
氧传感器的固体电解质普遍使用二氧化锆,其工作原理如图2-39所示。因为锆管内侧与氧离子浓度高的大气相通,外侧与氧离子浓度低的排气相通,且锆管外侧的氧离平随可燃混合气浓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当氧离子在锆管中扩散时,锆管内外表面之间的电位差将随可燃混合气浓度变化而变化,即锆管相当于一个氧浓差电池,传感器的信号源相当于一个可变电源。
3.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工作特性
氧传感器的工作特性如图2-40a所示。当供给发动机的可燃混合气较浓[即空燃比(A/F)小于14.7或过量空气系数λ小于1]时,排气中氧离子含量较少、一氧化碳(CO)浓度较大。在锆管外表面催化剂铂的催化作用下,氧离子几乎全部都与CO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CO2)气体,使外表面上氧离子浓度为零。由于锆管内表面与大气相通,氧离子浓度很大,因此锆管内、外表面之间的氧离子浓度差较大,两个铂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较高,约为0.9V。
当可燃混合气较稀[即空燃比(A/F)大于14.7或过量空气系数λ大于1]时,排气中氧离子含量较多、CO浓度较小,即使CO全部都与氧离子产生化学反应,锆管外表面上还是有多余的氧离子存在。因此,锆管内、外表面之间氧离子的浓度差较小,两个铂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较低,约为0.1V。
当空燃比(A/F)接近于理论空燃比14.7(或过量空气系数λ接近于1)时,排气中的氧离子和CO含量都很少。在催化剂铂的作用下,氧离子与CO的化学反应从缺氧状态(CO过剩,氧离子浓度为0)急剧变化为富氧状态(CO为0,氧离子过剩)。由于氧离子浓度差急剧变化,因此铂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急剧变化,使传感器输出电压从0.9V急剧变化到0.1V。
氧传感器的类型
自1976年德国博世公司率先在瑞典沃尔沃(VOLV0)轿车上装用氧传感器之后,通用、福特、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相继完成了氧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工作。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采用的氧传感器分为二氧化锆(zrO2)式和二氧化钛(TiO2)式两种类型,二氧化锆式又分为加热型与非加热型两种,二氧化钛式一般都为加热型。由于实用的二氧化钛式氧传感器价格便宜(每只售价约600元人民币),且不易受到硅离子的腐蚀,因此越来越多的汽车采用这种氧传感器。
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1.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结构特点
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外形如上图所示,主要由钢质护管、钢质壳体、锆管、加热元件、电极组威。,在固体电解质粉末(ZrO2、TiO2等)中添加少量的添加剂后通过压力成形,再烧结而成;绝缘体的成形工艺完全相同。二氧化锆晶体的体积蛮化量会因晶体老化而失效(阻止氧离子扩散),加入添加剂的目的就是防止二氧化锆晶体的老化。常用的添加剂有三氧化二钇(Y2O3)、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二镱(Yb2O)。锆管制作成试管形状,以便氧离子能均匀扩散与渗透。锆管为了防止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腐蚀外层铂电极,在外层铂电极表面还涂敷一层陶瓷保护层。
在锆管的内、外表面都涂覆一层金属铂(Pt)作为电极,并用金属线与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子连接。金属铂除了起到电极作用将信号电压引出传感器之外,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在催化剂铂的作用下,当发动机排气中的一氧化碳(CO)有害气体与氧气(O2)接触时,就会生成二氧化碳(CO2)无害气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O+O2=2C02
二氧化锆陶瓷管的强度很低,而且安装在排气管上承受排气压力冲击。为了防止锆管受排气压力冲击而造成陶瓷管破碎,因此将锆管封装在钢质护管内。护管上制作有若干个小孔,以便于排气流通。在钢质壳体上制作有六角螺边和螺纹,以便安装和拆卸传感器。国产轿车大都采用非加热型氧传感器,其线束插头只有一个或两个接线端子;中高档轿车大都采用加热型氧传感器,其线束插头有三个或四个接线端子。加热器采用陶瓷加热元件制成,没在锆管内侧,由汽车电源通入电流进行加热。由于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在300。以上的环境中时,才能输出稳定地信号电压,因此加热的目的是保证低温(排气温度在150~200℃以下)时,氧传感器就能投人工作,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工作原理
空气中的氧离子在某些固体电解质中容易通过,目前已经发现的这些具有多孔性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有二氧化锆(ZrO2)、二氧化钍(ThO2)、三氧化二铋(Bi2O3)、二氧化铈(C2eO2)等。当这些电解质的表面与内部之间氧气的浓度不同(即存在浓度差)时,氧气浓度高处的氧离子就会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求达到平衡状态。当固体电解质表面设置多孔电极之后,在其两表面之间就可得到电动势E,因此将其称为“氧浓差电池”,该电动势的表达式二氧化锆式· 氧传感器
氧传感器工作原理
空气中的氧离子在某些固体电解质中容易通过,目前已经发现的这些具有多孔性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有二氧化锆(ZrO2)、二氧化钍(ThO2)、三氧化二铋(Bi2O3)、二氧化铈(C2eO2)等。当这些电解质的表面与内部之间氧气的浓度不同(即存在浓度差)时,氧气浓度高处的氧离子就会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求达到平衡状态。当固体电解质表面设置多孔电极之后,在其两表面之间就可得到电动势E,因此将其称为“氧浓差电池”,该电动势的表达式为
氧传感器的固体电解质普遍使用二氧化锆,其工作原理如图2-39所示。因为锆管内侧与氧离子浓度高的大气相通,外侧与氧离子浓度低的排气相通,且锆管外侧的氧离平随可燃混合气浓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当氧离子在锆管中扩散时,锆管内外表面之间的电位差将随可燃混合气浓度变化而变化,即锆管相当于一个氧浓差电池,传感器的信号源相当于一个可变电源。
3.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工作特性
氧传感器的工作特性如图2-40a所示。当供给发动机的可燃混合气较浓[即空燃比(A/F)小于14.7或过量空气系数λ小于1]时,排气中氧离子含量较少、一氧化碳(CO)浓度较大。在锆管外表面催化剂铂的催化作用下,氧离子几乎全部都与CO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CO2)气体,使外表面上氧离子浓度为零。由于锆管内表面与大气相通,氧离子浓度很大,因此锆管内、外表面之间的氧离子浓度差较大,两个铂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较高,约为0.9V。
当可燃混合气较稀[即空燃比(A/F)大于14.7或过量空气系数λ大于1]时,排气中氧离子含量较多、CO浓度较小,即使CO全部都与氧离子产生化学反应,锆管外表面上还是有多余的氧离子存在。因此,锆管内、外表面之间氧离子的浓度差较小,两个铂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较低,约为0.1V。
当空燃比(A/F)接近于理论空燃比14.7(或过量空气系数λ接近于1)时,排气中的氧离子和CO含量都很少。在催化剂铂的作用下,氧离子与CO的化学反应从缺氧状态(CO过剩,氧离子浓度为0)急剧变化为富氧状态(CO为0,氧离子过剩)。由于氧离子浓度差急剧变化,因此铂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急剧变化,使传感器输出电压从0.9V急剧变化到0.1V。
Subscribe to:
Posts (Atom)